10月25日-27日,航空电子电气学院魏麟院长带队到京参加以“智慧民航 创新未来”为主题的第二届CATA航空大会。大会由中国航空运输协会主办,以安全、服务、正常、绿色、智慧为要素,设置行业论坛以及专业展览,突出展示民航科技创新成果。在大会公布的2022年和2023年民航科技奖评审结果中,我院周超教授及其团队完成的“民航通信导航电磁干扰空地协同防护系统研制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成果获得民航科学技术奖二等奖。
该项目由周超教授领衔,联合钟勉、李鑫、谭壹方等科研骨干教师,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民航安全能力项目、四川省科技项目等重点项目支持下,针对民航机场复杂电磁环境下电磁干扰发现难、识别难和定位难问题,成功研制出国内首套民航通信导航电磁干扰空地协同防护系统,该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主要创新成果如下:
提出了基于Volterra级数模型的机场组合辐射干扰时频特性分析方法,构建机场电磁辐射信号时频样本库。
提出了基于模板匹配法和机器学习的机场电磁干扰源快速识别技术,实现机场电磁干扰识别率达到97.5%。
提出了基于GPS共视法的四无人机实时定位技术,实现了干扰源的空地协同干扰检测快速定位。
目前项目成果已在成都、自贡、洛阳和遂宁等机场示范应用,经济效益超1.3亿元。团队未来将加强成果应用推广,保护低空电磁环境安全,助力国家综合立体交通枢纽、临空经济区、通用航空和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
同时我院“油电增程式复合翼无人机”和“机务维修VR训练平台”科研团队积极参与本次大会的科技创新发展新成果展示,受到了广泛关注和高度评价。与会专家和业内人士对项目的创新性和实用性给予了充分肯定,并对项目的未来发展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意见和建议。我院科研团队将继续努力,不断优化和完善这两个项目,为民航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油电增程式复合翼无人机”是由安斯奇、彭旭等无人机先进动力团队自主研发的一款复合翼构型的垂直起降无人机平台,油电增程式混合动力总成为无人机提供了强劲的动力,让该类型无人机具备了可长时间悬停的功能,该无人机将应用于复杂任务巡检场景和多点位起降复杂物流配送场景,具备商业载荷能力和高效飞行性能,旨在解低空场景中需要同时实现长距离奔袭+长时间悬停+多点垂直起降等综合能力的查勘巡检与物流运输问题。
“机务维修VR训练平台”是由刘璐等电气科研团队通过对中飞院的塞斯纳172等飞机进行建模,基于真实航空器维修场景1:1还原,可在机务相关课程中,提升课程互动性,与机务相关课程以及实操进行互补,还可用于多种航空器科普参观虚拟体验。为参与者提供一种的沉浸式虚拟仿真学习训练体验,可完成航空器认知实习、实训项目的预学与练习等。